2)第一〇九一章 三道圈_怒海覆清1852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去清缴起义军,但是主要城市要控制在手中。

  第二点,发布命令恢复了地方土邦的一些权力,对于那些忠于大英帝国的土邦,可以让他们自己招募一部分军队去对抗义军。

  第三点,派遣海军和陆军配合守住恒河防线,不允许恒河以北的义军南下。现在英印殖民地的义军主力大部分都在恒河以北地区。

  这些义军加上廓尔喀和太平国构成了英印殖民地的主要威胁。

  第四点就是请求国内继续调遣援兵过来。坎宁觉得殖民地的战争之所以会失利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军队中土人的比例太高了。这些土人成了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。

  第五点,他希望国内能够给华族施加压力,让华族不要插手英印殖民地的事务。

  而在北方,联军取得了大胜之后,按照黄宗汉之前给他们制定的方案,开始最愉快的分赃环节。

  石达开的太平军已经向西北进军,驻扎在阿萨姆地区英军数量并不多。

  因为占领了下缅甸地区,因此英国人并不需要在这里安插重兵防备缅甸王国。

  阿萨姆地区本来被缅甸王国管辖,在第一次英缅战争的时候被英国人占领,而下缅甸地区则是在第二次英缅战争的时候被英国人占领。

  在下缅甸驻扎重兵之后,英国人就减少了阿萨姆地区的驻军数量。

  董良为什么要安排石达开去占领阿萨姆地区呢?为什么不让他占领别的地盘,将阿萨姆交给普兰或者别的势力?

  除了打通华族与次大陆陆地上的联系通道以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阿萨姆地区生活的百姓为阿萨姆人。

  而当地的阿萨姆人与云南的傣族人实际上是一个族群。

  千年以前,正是云南的傣族人西迁,然后建立了阿萨姆王国。

  所以到了后世,你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段子视频,说印度东北部有一个族群,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国人。

  这个族群在长相上确实与西南的华族人别无二致,就是文化和信仰都依然相似。

  所以将这个地方交给太平国之后,当地人可以被同化成华族文化圈的一部分。

  对于一些藩属国,华族并不会直接兼并,但是董良要求他们至少在文化上要对华族有认同感。

  在华族有三层统治圈。第一层就是华族的本土省份,这里实行的是土地国有政策,通过承包制,保证自耕农的数量。这里是华族的基本盘。

  第一道圈以外,第二道圈以内的地方就是华族的海外行省,这里实行土地私有制。

  华族迁移出去的百姓,还有那些置换了土地的地主,以及那些立功受封土地的将士在这里成为一个庄园主阶层。

  华族会通过这些人的手将这里彻底变成华族的土地。同时将华族的文化传播到这里。

  另外还有一些华族管理起来成本太高的地方,则由华族扶持起来的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ge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