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章 拆解到极致的音乐_世界第一钢琴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地方是一个拿波里六和弦就可以的。”

  “到这个地方,我们才可以继续去看后面的内容,继续去思考这一首作品中所蕴含的东西……”

  “就比如说,这一首作品的整体走向……”

  但义笑眯眯地在讲台上讲着,他并没有去讲这一首作品背后的故事,或者说肖邦在写这首作品的时候,想到了什么。

  他就是非常简单的,把这一首作品剖解开来,放在你们所有人面前,告诉你们,为什么会需要这个样子去思考。

  肖邦把一切都写在了钢琴谱面上,你需要非常仔细地,去仔细看肖邦他写作的每一个笔触,两个完全相同的音,就完全可能不一样!

  就比如说十六分依音前八后十六,跟四十六,那样,如果只是看各个音的时长,基本上都差不多。

  但是如果去看这个音给人的感觉,那就完全不一样。

  比如说四十六,就是四个十六分音符,需要的平整,均匀。

  但是如果你是十六分依音前八后十六的话,你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倾向性,需要让音乐整体向着第二个音符偏向过去。

  这种细微的差距在很多的作品中都有出现。

  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粗显的知识,基本上在座的都能听懂,贼简单。

  即使对肖邦没有多少深入研究的人,都能非常轻松的跟上但义他讲诉的逻辑。

  不过很快,讲座的内容就变得越来越深刻。

  “……关于肖邦各种作品演奏方式,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演绎作品,是否可以完美的诠释出肖邦的那种感觉。”

  “以肖邦夜曲Op32No1为例,我们都知道,这一部作品为再现复二部,如果分析下来的话,应该就是……”

  “A[a3(K46D7)+b4(DT)+c5(D-DD7)+a4(K46D7)+b3(DT)]+B[d5(Dt)+e6(Dt)+c11(D-DD)]+B’[d5(Dt)+e6(Dt)+c'14(D-DD7)]”

  “在A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前进,为K46到D7的进行为例,我们在这个地方的演奏应当需要注意……”

  看着在但义口中不断被分解拆分到极致,就差拆分到一个小音符的作品,很多人都蒙蔽了。

  我是谁?我在哪?他在说什么?

  这个但义教授不是什么演奏教学的大佬吗?他的口中怎么不停的冒出各种数学上才用到的符号?

  什么鬼啊?

  不过,这个仅限于那些普通的路人,何深和曲诗他们这些大学内的人,都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。

  特别是曲诗,她目光炙热的,恨不得直接站起来扑到但义的脚下。

  她主要前进的方向,也是理论方向,通过理论拆解音乐,尽可能将个人情感抛出在外,这诠释的方法,简直说到了她的心坎里面去。

  何深倒是没什么感觉,虽然方向不同,但是但义教授说的东西非常好理解,他听的也饶有趣味。

  不过……就在时间走了一个半小时,音乐会要结束的时候,但义突然开口道。

  “说了这么多,不如我就给你们推荐一点,我认为的,最近出来的,特别优秀的录音吧。”

  “你们可以去找一下金琴奖前面几轮的录音,可以去听一名叫何深选手的,他的肖邦叙事曲,简直完美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ge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