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【472章】 竹林产业(求订阅!)_极品地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最好状态迎接雨季过后的丰收秋天!

  不过,对于另外的一些产业来说,雨季带来了更多的希望!

  丰沛的降雨让银杏村的万亩竹林迎来了丰收的季节,破土而出的竹笋在竹林中随处可见,甚至有些几乎可以用肉眼进行观察。

  《舌尖上的华夏》摄制组这一次来到银杏村,除了拍摄松茸采集过程以及萧家的一些画面之外,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银杏村的万亩竹林!

  在华夏的传统文化中,‘竹’拥有着特殊的地位,即便是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,竹林产业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。

  竹子可以造纸、充当建筑材料,竹笋可以使用,竹林里还可以放养土鸡,……,要说起竹子的好处,可谓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。

  在华南、江南地区,不少生产竹子的地区靠山吃山,依靠竹子发家致富,更是给竹子赋予了更多的含义。

  作为反映华夏美食文化背后故事的《舌尖上的华夏》,自然不会错过银杏村这片得天独厚的竹林。

  银杏村的万亩竹林并不是天生存在,而是萧家的先辈在过去三百多年的时间里,一点一滴营造出来的。它代表了萧家先辈与天地抗争的一段艰辛历史,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华夏传统文化在这片竹林体现得淋漓尽致!

  《舌尖上的华夏》摄制组拍摄万亩竹林采挖竹笋的壮观场面,除了经济、美食层面的呈现之外,更多的是看重了竹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!

  作为国内罕见的高海拔竹林,银杏村出产的竹笋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,在滇西北乃至整个滇南都拥有不小的名气。

  在过去的岁月里,由于交通不便,银杏村的竹笋要想销往外地相当困难,更多的只是作为村民们自给自足的一种物质。

  很多时候,村民们也就是自己要吃的时候进竹林去挖一点,要不就是晒干了留着日后食用,根本就没有形成产业意识。

  现在,随着‘镜湖景区’的开放和‘姚银高速’的通车,交通瓶颈不在是限制银杏竹笋的因素,因此今年的银杏竹笋注定要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!

  因为竹林寺村里的集体财产,再进入雨季之后,除了安排游客进入竹林进行游览、采挖竹笋的活动之外,村民们大规模采摘竹笋出售的行为已经被限制住了。

  对于村委会的决定,村民们丝毫没有反对,毕竟他们心里也清楚这是应该的。

  这也是银杏村这种宗族力量极为强大的村落才会有这种状况,若是换成其他的村子,恐怕为了争夺更多的竹笋,村民们之间的矛盾早就爆发了!

  因为村民们大多都忙于自家的产业和在镜湖体系上班,银杏村的几乎没有多余的劳动力。为此,银杏村村委会特别招聘了数百名附近村庄的山民,在雨季到来之后专门进入竹林里采挖竹笋。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ge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