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)第303章 道教造神_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组的汇报来看,有望年底拿到真实的人口数据。”

  “不查不知道,这查下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。至今已经清查出被隐匿人口七百余万,据推测还未清查出来的也不少于这个数。”

  李世民脸色顿时就变得很难看,这些人口都是税收和兵员,却成了士族豪强的财产,他自然高兴不起来。

  “很好,我的许诺不会变。人口清查工作完成之后,所有参与的吏员赐予官身,拥有官身者连升三级。”

  朝廷这一波为了清查人口动员了五千余名官吏,李世民这一道命令相当于是直接为大唐增加了五千多名官员。

  要知道大唐现今官员总数才一万四千余人,这一下就多了三分之一。

  不用担心冗官问题,也不用担心官员俸禄之类的。

  且不说大唐的官员数量本就严重不足,增加五千人都填不满这些窟窿。

  就说多出来的这一千多万百姓,也需要官吏去管理,这些官员刚好能派上用场,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宋朝那种戎官现象。

  顺便说一句,宋朝的冗官现象也不是科举造成的。

  科举三年一次,每次取三百人。把恩科之类的全算上,按照两年一次,平均每年才增加一百多人,怎么可能冗官?

  真正造成冗官恶果的是恩荫制度,七品县令每年能恩荫三名亲属为官,是每年三名。

  三品以上大员和宰相就更夸张了,每年能恩荫十名亲眷为官。

  当十年县令就能恩荫三十名亲眷,当十年三品以上大员,那真就是鸡犬升天了。

  虽然恩荫出身的官员只能当小官,无法进入部堂,可小官也是官啊,要吃朝廷俸禄的。

  于是就出现了官多职少,冗官严重的现象。

  到了明朝朱元璋改变了规则,取消了低级官员恩荫亲眷的资格,宰相每年也才能恩荫一个人。

  所以明朝的科举制度比宋朝的更加严谨,取士也更多,却没有出现冗官现象。

  言归正传。

  李世民之所以把这五千余参加人口普查的人转为官身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他们的出身比较低。

  基本都是地方富户、寒门子弟,有些甚至就是能识字的穷人,这些人进入官场会冲击士族豪强官僚体系。

  可以说李世民早就算到了一切。

  然后他又问孔颖达道:“孔祭酒,学政建设怎么样了?”

  孔颖达明显很高兴,笑道:“各地方的学堂建设阻力大减,很多一直都没有进展的地方,也终于有了松动。”

  他作为国子祭酒是学政体系的第一责任人,可以说是劳心劳力,人都苍老了许多。

  可他甘之若饴。

  孔子有教无类,他这个后世嫡孙推行学政体系,算是向先祖看齐了。

  且学政体系使用的教材是弘文馆版的九经,而他又是最重要的编撰人之一。

  推广学政体系的同时,又把对先祖学问的解释权给抢了回来,一举两得。

  说他是甘之若饴,一点都不夸张。

  李世民点点头,问道:“先生培训的如何了?何时能开学?”

  孔颖达说道:“有约三分之一的州县可以在八月份准时开学,剩余的只能等到明年初了。”

  “到也不全是地方官吏不配合,更多的还是先生的配备不到位。学政乃国之大事,宁缺毋滥。”

  李世民很是满意的道:“不错,教育关系国家兴亡,宁缓毋急。”

  说着他又让任封取来厚厚的两摞书,指着其中一摞道:“这些书你翻看一下,是否可以作为蒙学书籍使用。”

  孔颖达取过来一看,顿时就知道这些书的出处了,道:

  “这是紫霄观使用的蒙学书籍,臣倒是也拜读过确实有优越之处,尤其是在数学上的创新让臣都为之惊叹。”

 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:“然臣以为也就只有算学可取,其余书籍可有可无。尤其是拼音,臣实在看不出太大的用处。”

  最近写的有点乱,昨天重新梳理了一下大纲,所以没来得及码字。

  这一章是补昨天的,半夜还有一章是今天的,大家可以明天早起看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ge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