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五章 资料_永不下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主数据库根本没挂载到互联网,暴露在外的,只是一个临时的同步服务器。

  也就是用人工方式,更新和调用数据库里的资料么,不一定,那样简直就太荒谬。

  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,方然略知一二,大规模的计算机建模、仿真司空见惯,庞大的运行时数据根本不是个人电脑、甚至服务器能承受,不仅如此,用计算机模拟哪怕最简单的生命活动,都极其耗费算力,这样看来,“人类长寿有限公司”肯定拥有超级计算机,而且这么大的日常流量……

  莫非,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算力不足,还要用外网的超算资源么。

  之前的流量分析,顾虑到风险,方然一直没采用简单粗暴的抓包方式,但现在,既然有了线索,他就从工具堆里捡了一个普通的恶意程序,稍加改动,伪装成普通的电子交易信息截取器送了出去,然后耐心的等待。

  照理说,这种寻常的病毒,只能骗过一些老旧的杀毒软件,但互联网上的菜鸡多如牛毛,方然并不担心程序石沉大海。

  两三天后,病毒在被扑灭前,已经把乱七八糟截取的片段随便乱扔,方然再利用扫描器,从一些半死不活、管理不善的论坛服务器里提取数据,用这种方式碰运气。

  第一次毫无所获,但第二次,无差别攻击的病毒就截取到一些东西,通过IP映射,方然发现他的推测完全正确。

  “人类长寿有限公司”,的确在外联超算,不过,似乎是他们自己拥有的。

  外联超算,方然对这一领域并不十分了解,但他也知道,这种方式的效率并不高,还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,在IT产业发达的联邦,更通常的做法是寻找就近的超算中心,直接在终端上导入数据和程序,既高效又安全。

  是算力超载,还是一些偶然的需求呢,不管是什么原因,“人类长寿有限公司”的做法,给了方然机会。

  入侵机构内网,扫描服务器,这是明确的黑客行径,联邦法律十分明确。

  但是截取网络上的数据流,加以分析,这种做法的性质就有一点模糊,和直接入侵相比,被发觉的可能性也很小,但截取的数据本身几乎毫无用处,没有编码规则,根本看不明白那些0和1都表示什么。

  生命科学的研究数据,不像金融,或者其他通用度很高的领域,没有运行环境,一般人拿到数据也没有用。

  但“人类长寿有限公司”使用的超算,接口却是公开的。

  利用超级计算机的数据接口,能不能侵入其系统呢,答案是“不可能”,但一连好几天观察这家公司的动作,方然也注意到,公司服务器与某个地址的通讯很频繁,他起初还以为,那也是像自己一样的临时工作者,在为“人类长寿有限公司”打工,又觉得这很不合理。

  一个秘密进行商业化研究的机构,怎会雇佣临时工呢。

  那数据分发的节点,查询了一下,有可能是公司创始人克雷格*文特尔。

  利用IP追踪实际地址,这种事,并不一定要冒险入侵运营商,方然不想打草惊蛇,甚至被警-察带走,但另外略施小计,他很容易猜到分发IP的大概位置:

  弗罗里达棕榈滩,地图上看是一片别墅度假区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ge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